會安廊橋遺跡修繕工程完工
值此2024年第20屆會安-日本文化交流活動之際,8月3日下午,會安市人民委員會舉行了廊橋(來遠橋)遺跡修繕工程竣工儀式。
根據會安市人民委員會的報告,廊橋是擁有特殊價值的會安市的象徵性工程。自建設以來,歷經約400年風雨洗禮,儘管得到會安歷屆政府和當地居民的保護與修繕,但廊橋像其他木製工程一樣,不可避免破損,廊橋多處嚴重損壞,亟待修繕。 2022年12月28日,廊橋遺跡修繕工程正式動工,經費超202億越盾。
截至目前,經過19個月的修繕工作,工程已完工,基本上依照所核准的設計方案完成。
會安廊橋坐落在淮河三岔口之畔,是17世紀會安商港鼎盛繁華時期日本商人集資興建的。廊橋又稱日本橋但帶有濃厚的越南建築風格。根據日本傳說,在海洋上有一條日本人叫做Mamazu(嘛嘛朱—譯音)的蛟龍,頭在日本,身在越南會安,尾在印度。它每次翻騰,就會引起日本地震,累及會安。為了克制這條蛟龍,日本人集資建橋。依照風水,此橋好比一把利劍戳在蛟龍身上叫它動彈不得,再不能惹禍。
1719年,阮福週王遊玩會安,取中國《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意,用漢字為這座橋賜名“來遠橋”,雕在開向淮河的寺門匾額上。橋寺具有特別的建築風格,頂蓋陰陽瓦。木結構全塗朱漆,精雕細刻。雖叫寺但不供奉佛像,僅設保護地方及居民的北帝鎮武神木像。橋兩頭各設狗像和猴像,取意該橋始建於猴(申)年,完工於狗(戍)年,而且猴和狗都是克制蛟龍的靈物。
約400年來,廊橋見證了廣南省會安古街的起落浮沉,被視為會安古街的“心臟”,是越南與日本文化交流的標誌,是吸引遊客的有趣旅遊點。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