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會安燈籠的文化特色
會安燈籠於16世紀在越南廣南省會安市出現,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越南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燈籠具有懷古色彩,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每次提到會安,人們都會想起每逢節日或農曆每月十五淮江兩岸五彩繽紛的傳統燈籠。來到會安,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遊客都可以欣賞到掛在會安街道上的精緻醒目的燈籠。
為製作一盞燈籠,藝人們要付出很多精力。首先是挑选和處理竹子、扎骨架,細心造型,其中燈籠的大小取決於竹子的大小。紮好骨架後,再蒙上布,這是製作令人印象深刻的燈籠的主要環節。會安燈籠的蒙布通常是絲綢,印有充滿古典東亞文化色彩的圖案,顏色則為單色。燈籠的顏色有不同的含義,如紅色表示幸運、黃色表示喜悅等。會安燈籠的意思是發光。當地人認為燈光是人類的象徵。因此,在祭壇上獻燈也意味著把自己置於看不見的神的保護之下。此外,藝人們還使用越南人民熟悉的山水畫來裝飾燈籠。不僅樣式多,選料獨特,藝人們還創造了很多新穎但仍保留文化精粹的樣式,以適應不同的空間,如圓形、八角形、六角形等。
昔日,燈籠只能掛在宮殿裡,今日的藝人們設計的燈籠則適合所有空間和地點,從古屋到現代房間,從普通餐館到高級餐廳。到這裡,國際遊客早晨徜徉在寧靜的古老街頭,夜晚則沉浸在繽紛多彩的燈光中。因此,造訪這裡的每一位遊客都喜歡購買燈籠做紀念品或用於裝飾。